谈谈儿童爬行的重要性
大多数的宝宝会在1岁时,踏出人生的第一步。有的宝宝早一点,有的晚一点。只要在1岁三个月前会走了,这样的个体差异,还算在正常范围内。但是,如果越过此关键年龄,还是不会走,就是属于动作方面的发育迟缓了。如果家长不积极带宝宝去进行感统方面的改善训练,往后宝宝可能一生都会受到动作笨拙问题的困扰。
除了少数脑部受伤的孩子,我们人的大脑天生就有走路的程序,孩子走路是不需要去教的,到了相应的年龄自然就会。
但是没有经过爬的历练,孩子在走路或相关大肌肉动作上的表现就会比较差,就可能会出现扁平足、动作慢、走一点路就喊累、经常容易跌倒、高难度技巧性动作学不会的状况。
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如果孩子在团体中游戏或学习时老是笨手笨脚或者学不会新动作,就会影响甚至严重挫伤到孩子的自信心,以及人际互动。所以在幼儿期爬行不足的孩子,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。
孩子的发展,是如同金字塔的堆砌一样,基石或者基础不稳固,即使堆砌得很高,也是虚有其表,经不起考验。
孩子走路的基石,就是俯趴、翻身、坐、爬及站,这些能力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已经陆续开始发展,就如同小齿轮带动中齿轮,中齿轮带动大齿轮,逐渐促使身体这部精密的机器运转起来。
有研究表明,孩子没有经历爬行或爬行时长不足的儿童,出现感统失调的比例会增加。
01 爬行的多元效益
爬行除了是走路的基础之外,还有很多其他效益。
① 促进儿童大脑双侧分化
爬行是幼儿首次进行比较复杂的身体双侧协调活动,这样的活动可以给他们双侧肢体带来极强烈的刺激,从而促进大脑皮层中央沟的形成,为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分化提供有力的条件。
只有这样,大脑皮层上的各个功能区才能进一步地实现专责化,对来自他身体的信息进行更正确更有效地解读,也为他的身体下达更明确的指令。
如果早期爬行不够,那么在将来则很容易出现大脑双侧分化不全的情况。比如语言优势半球没有形成,孩子会出现自言自语的表现;或者大脑无法准确地下达指令指挥身体,导致孩子不该用力的地方也大片用力。
② 使儿童姿势挺拔
爬行可以让孩子从小姿势挺拔。因为爬行可增加颈部、躯干及腰部的力量,将来上课时才不会经常垂着头、托着腮、走路时也不会弓腰驼背,或者挺着肚子。
③ 握笔正确、手掌敏锐
爬行时手掌到处触摸探索,可增加触觉的敏锐度,有助于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。
同时,宝宝用四点(双掌、双膝)撑起身体,可以将手臂、手腕的肌肉力量建立起来。手腕、手臂的力量发展好了,就为将来写字时握笔的稳定度奠定了基础。
④ 使腿力强健,建立脚弓
在桌子、椅子、床、沙发间爬上爬下,可加强宝宝整条腿的力量,为日后走路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同时,宝宝由静态的跪姿,开始移动自己的位置,最初是后退。要变成向前行,需要用脚趾去蹬地板。反复做蹬的动作,可以锻炼脚底肌肉与肌腱,有助于脚弓的形成,免于往后受扁平足之苦。
⑤ 促进前庭觉和视觉的发展
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孩子爬行,那么一定会发现他们在爬行时总是会把头高高抬起。这个动作,既是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广阔,也能够在无形中刺激脑干部位的前庭神经核,帮助前庭系统更好地发展。
同时,爬行时抬头的动作,还可以促进前庭系统与视觉系统整合,为日后视知觉能力的发展了良好奠定基础。
了解了爬行的重要性,那么在宝贝爬行前,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?
02 引导宝宝爬行的窍门
在了解了不爬行的后果以及爬行的好处之后,我们下面就来分享5个引导孩子引导爬行的窍门。
① 摆在俯趴的姿势
经常被抱在怀中的宝宝,身体处于屈曲的状态,与爬行需要的伸展姿势是背道而驰的。唯有把宝宝放成俯趴的姿势,从引导抬头(颈椎作用)、诱发转头翻身(胸椎作用)与跨腿翻身(腰椎作用)、练习坐立平衡(强化腰椎作用),才能水到渠成的进入爬行的阶段。不断演练这些动作,养成宝宝抬头、挺胸、小腹有力、腰杆挺直的状态,对爬行、走路都有利。
② 小马蓄势待发
在宝宝真正会爬行之前,会先摆出4点着地(双手与双膝盖)的姿势,此时可原地摇晃他的身躯,以确定四肢具备稳固的支撑力量。
③ 握住脚板定位
抚摸脚,带动脚趾的使用。在宝宝尚未抓住爬的诀窍之前,可握住其脚板定位,使宝宝用腿部蹬出来的力量往前冲,而非往后倒退。
④ 按摩腿部与脚部
抚揉宝宝大腿、小腿和脚板的肌肤,使肌肉处于活跃的状态。再活动宝宝的髋关节、膝关节及踝关节,做弯曲、伸展的动作,为主动爬行打下基础。
⑤ 注意双侧手脚的协调
有的宝宝爬行时,只有一侧手脚在出力,另一侧肢体不会发力,只是被拖行。遇到这种情形,父母可将宝宝不会用力的手脚摆在正确的位置,承受身体的重量,让关节接收本体觉刺激。下一步,父母用手带宝宝做爬行时应该做的动作,引发他做出正确的动作。
在宝宝开始爬行以后,我们还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,让孩子对爬更有兴趣,爬得更好,爬得更有效。
①在不同地面上爬行
宝宝在不同触感的地毯或地板上爬行,双掌在这些不同的材质上移动,可以大大启发手掌的触觉辨识能力的发展。
② 用玩具引诱爬行和抬头
在宝宝的前方以电动小汽车或滚动的球,引诱他爬行,这样手腕交替支撑上半身的重量,可以锻炼手腕的力量,而强有力的腕力是往后写字所需要的。
同时,爬行时抬头张望,可锻炼颈部肌肉,促进前庭系统与视觉系统的统合,为视知觉能力发展打好基础。而良好的视知觉能力,是日后学习能力的基础。
③ 钻爬
允许宝宝在桌椅下钻爬,一方面让他对空间大小、深度,产生正确知觉;另一方面,因使用四肢完成任务,可建立对身体形象的认知。但是妈妈要跟紧一点,当宝宝在家具下钻爬时,要用手掌护在他的头顶,以防宝宝突然抬头,撞裂头皮。
④ 立体攀爬
宝宝脚趾用力,对抗地心引力,将身体往上带,爬上沙发,可促进脚弓的形成,能预防或矫正扁平足。在此过程中可同时强化腹肌与手掌肌力,使腹肌强壮、腰部灵活、背部挺拔、大腿有力。
⑤ 森林探险
利用枕头、毯子、纸箱等物品,将地板布置成多变、充满刺激的森林。让宝宝在其中随机应变,翻山越岭,钻爬山洞,追逐前方的皮球、电动小汽车,如此宝宝会爬得不亦乐乎。
03 引导宝宝爬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
① 时时提醒勿过度保护
在生育率节节下降的今日,父母对孩子的爱累积到“满而溢”的状态。所以,即使科学昌明、知识爆炸,不少父母,甚至包括高级知识分子,却不经意或无知地过度保护孩子,让孩子陷入“爱之适足以害之”的陷阱。因为爱他,怕他受伤,给太多的保护,最后反而害了他。
② 欲望引导动作
好奇心是驱使孩子学习的动力,老是把宝宝抱在怀中,限制他的行动,是不正确的育儿方法。正确的方法是不仅不限制宝宝,还应引导他发展,导向正途。
③ 提供卫生、安全且自由的环境。
当宝宝不再局限于一点的位置,活动范围加大时,父母经常要检视环境,是否有危险物品散置,造成宝宝有放入口中的危险。绝对不要在宝宝放入口中的那一刹那才警觉其危险性,这样可能一天到晚,都会频频在阻止宝宝的行为,不仅会令宝宝时时受到惊吓,还会感到万般挫折。请在宝宝还没清醒前,先收拾好环境让他在卫生、安全又自由的场所快乐成长。
④ 勿拔苗助长
当宝宝的基础能力不足时,不可越级学习太难的动作。所以,如果宝宝过了8个月还不会爬行,运用前述窍门也不见效,请立即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,学习引导动作发展的具体手法。因为用错方法可能会让宝宝用错肌肉群,做出补偿动作,导致肢体畸型。
人是高级脊椎动物,行动方式是直立行走,取代其他脊椎动物的四脚式爬行,但是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在脊椎上。倘若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,以及躯干前后的腹肌与背肌不够强壮,会提早出现脊椎病变,如脊椎侧弯、脊椎变形等问题。所以,家长不必急着让宝宝学走路,倒是应该让他们多爬爬,把脊椎附近的核心肌群、腹肌、背肌锻炼强壮,打好一生健康的基石。